日前,記者在保定市徐水縣高林村鎮(zhèn)白塔鋪村見到王喜順的時候,他正在忙著從各個大棚里往電動三輪車上搬運剛剛摘下的雙孢菇。王喜順告訴記者,雙孢菇要趁著新鮮趕緊洗滌干凈后入冷庫保鮮,待到次日凌晨從北京來的批發(fā)商拉走上市。壯實的身子,忙碌的電話,一刻不閑地在各處奔忙,是王喜順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在采訪時,王喜順總是把雙孢菇比做“孩子”,他說:“雙孢菇其實比月子里的孩子還嬌貴,就得舍得精力,用拉扯月子里的孩子的勁頭來侍弄雙孢菇。”
玉米軸、牛糞都是“寶”
據了解,王喜順原來種過菜,也搞過
糧食購銷,4年前,他看到別人種植雙孢菇,就想自己也做做試試。沒想到,這一做,就做成了全縣規(guī)模最大的雙孢菇種植基地。目前,王喜順的雙孢菇種植基地占地200畝,已經完成了一期工程,在60畝地里有大棚26個,不僅有拱棚,還有高標準的彩鋼大棚,投資已達600萬元。 大棚前靠近公路的空地上,堆著一大堆玉米軸。在每個大棚前,都有攤開晾曬的牛糞。王喜順說,這些不起眼的廢物,就是他培育雙孢菇所用的主要原料。王喜順告訴記者,可別小看了滿院子的玉米軸和牛糞,就是靠著這些寶貝,他再有一年的時間就可以拿回一期工程所投入的錢。
過去人們培育雙孢菇,大多是用稻草和棉花稈做主要原料,可是那些料營養(yǎng)低。徐水縣是養(yǎng)殖大縣,養(yǎng)牛的特別多,牛糞的價格很低。因為養(yǎng)牛,就需要大量的玉米秸稈作飼料,種植玉米的也多,可是玉米軸卻沒有人要。如此以來,別人眼中的廢物就成了王喜順手中的“寶”。就是靠著這兩樣“寶”,他將雙孢菇種植基地也擴展為順旺蔬菜專業(yè)合作社,光吸納附近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有4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