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食紅孔牛肝菌野外子實體(版權歸趙寬所有 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可食紅孔牛肝菌野外子實體(版權歸趙寬所有 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可食紅孔牛肝菌野外子實體(版權歸趙寬所有 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易菇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趙寬博士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華西亞高山植物園的科研人員邵慧敏合作,發(fā)現并描述了牛肝菌科、紅孔牛肝菌屬一新種——可食紅紅孔牛肝菌Rubroboletus esculentus Kuan Zhao, Hui M. Shao & Zhu L. Yang。該種在我國西南的四川和云南均有分布,在四川阿壩州、都江堰和成都的野生食用菌市場上也較為常見,并深受消費者喜愛。因其蓋表和子實層表面鮮紅至深紅色,而被當地群眾稱為“大紅菌”。該研究成果為其“驗明正身”,并為后續(xù)研究其食藥用價值奠定了基礎。
據悉,趙寬博士2016年于昆明植物研究所畢業(yè),目前任教于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在野外采集標本的基礎上,結合市場考察,通過與國內外近緣類群進行仔細的形態(tài)特征比對,利用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等綜合手段,明確證實了可食紅孔牛肝菌在牛肝菌“家譜”的地位。
牛肝菌多數可食,但也不乏毒菌,有些甚至可以致命,如歐洲著名的魔王牛肝菌Rubroboletus satanas。紅孔牛肝菌屬目前全球已知共13種,其中中國分布有3種,除新發(fā)表的可食紅孔牛肝菌之外,還有中華紅孔牛肝菌Rubroboletus sinicus (W.F. Chiu) Kuan Zhao et Zhu L. Yang 和寬孢紅孔牛肝菌Rubroboletus latisporus Kuan Zhao et Zhu L. Yang,該三種均為中國特有。加強對我國牛肝菌多樣性的認識,對于資源保護、食藥用價值的開發(fā)具有重要科學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