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文化
菇民區(qū)通常把香菇叫做“香蕈”,“蕈寮”也就是菇寮。
菇民們到達菇山后,立即開始整理基礎(chǔ),搭建菇寮。每人憑一把柴刀、一把斧頭或者鋸子,幾日內(nèi)就要建成菇寮。菇寮結(jié)構(gòu)雖然簡陋,卻十分堅固。典型的菇寮,長約8米,寬5米左右,分內(nèi)、外兩間,用長條雜木構(gòu)建,茅草覆蓋。一種菇寮四周至房頂均以長條圓木交叉堆疊而成,稱為“畫眉籠”。“畫眉籠”沒有一個榫頭,不用一枚鐵釘,更無一只鐵件將其固定,四周及頂上均十分嚴密。這兩種菇寮可以居住5~8人。有的大菇寮則由兩個菇棚組成,一個菇棚烘焙香菇,另一個菇棚供貯藏、看守和住宿用。每個菇寮都有一個領(lǐng)頭的頭領(lǐng)或老板,有兼任的管帳,有擅長砍花的師傅。
菇寮最奇特的地方要數(shù)廚房,它體現(xiàn)了菇民如同原始人般的生活情景。用剖開的毛竹從山坑中引來飲用水,遠的水源達1000多米。貯水工具是用一些巨大的空心巨木挖制而成的水槽。做飯的鐵鍋架在三塊巖石壘成的灶窩上,通常還有一個置小鐵鍋的小灶窩,是用來燒菜或者燒水的,灶沿涂上黃泥,以防止柴禾燃燒后煙火冒上來。整個菇寮除了鍋和碗之外,其它用具幾乎都是憑刀斧在山上就地制作的,用來捆綁的繩索一律取用山野藤條。菇民通常衣衫單薄,圍坐在菇寮里烤火取暖是唯一的御寒辦法。床是用4~6米長的雜木搭成的統(tǒng)鋪,分數(shù)個鋪位,一條破棉絮常常要蓋著兩、三個人。由于菇寮又兼做烘房,大多密封性很好,冬天的深山,滴水成冰,而一旦走進菇棚,卻是寒意立消,暖意融融。
神秘語言:山寮白話
在長期的勞動中,菇民們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特的語言——山寮白話,在龍、慶、景菇民間通用,是菇民相互溝通的神秘語言。“山寮白”是在本地方言的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一種屬于菇業(yè)幫會間的行話,其語言特征在于它慣用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詞匯來替代一個常用詞,而使語義大異,令行外人難以聽懂。由于砍花法栽培香菇是菇民的特殊技藝,是不允許外傳的。為防止技術(shù)泄露產(chǎn)生了這種特殊的菇山行話,比如“吃飯”叫“呼舔”、“睡覺”叫“橫”,其它如柴刀、鋤頭、老虎、野豬、蛇、小偷、鬼等等都有替代的詞。菇民從上山到下山的這一段時間里都會使用 “山寮白”。據(jù)當?shù)鼐用窠榻B,菇民都必須掌握,否則就會被視為外行,因不懂菇山行規(guī)而不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