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盂縣西煙鎮(zhèn)南社村。棚外烈日炙烤著黃土,不時刮來陣陣干熱的風,鄉(xiāng)間路上已少有行人。而一棟棟的韓式日光溫室里面卻陰涼潮濕,一排排整齊的菌包長勢喜人;村民胡志亮和幾個來幫忙的村民正忙著出菇,手上活兒沒停,大家開起了“調產會”。會議沒有主持人,沒有議程,也沒有發(fā)言順序,村民想哪兒說哪兒,異常熱烈。
胡志亮抱著采滿平菇的籃子說:“種了這么多年的玉米,今年開始承包大棚種蘑菇。要我說,種蘑菇可比玉米實惠多了,畝收入遠遠高出玉米,一年下來,平均每畝收入就能翻20倍。”
畝收入能比玉米翻20倍?!記者聽了真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仔細一打聽才知,這一棟棟整齊的大棚都是村民從山西康泰來農業(yè)生態(tài)科技有限公司承包的。連片整齊的大棚就建在了南社村從村民手里流轉的土地上,都是康泰來公司建設的,其中就有胡志亮的地,所以他便優(yōu)先承包了一個棚,棚里設備、技術齊全,只要管護好了就能賺錢。
胡志亮話音剛落,村民智海龍便掰著手指算起了賬:種玉米每畝年收入1000元左右,遇上好年景,能收1500元。當年收的玉米得先囤在倉里,等來年價格稍好才能賣出把錢收回,如果年底家里有急事用錢,也只能看著滿倉的玉米干著急。大棚種菇比玉米好得多,“一個棚不足一畝,占地八分。每棚1.4萬多個菌包,每包管理半年1塊錢,一年下來,一棚就能賺近3萬元,可不是種玉米收入的20倍。”
村民高海峰接過話茬,“承包了菇棚,技術不愁,原料不愁,銷售更不愁。公司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指導我們,菌包公司供,出來菇公司收購,在對面的車間加工、包裝直接就上市了,一點不用我們操心。”
盂縣西煙鎮(zhèn)南社村今年跟山西康泰來公司合作,目前已有85戶農民承包了菇棚。按照規(guī)劃,今年還將續(xù)建日光溫室大棚150個,并在將來建造食用菌加工基地,村民們種菇的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