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一行到寧城縣西部山區(qū)黑里河鎮(zhèn)采訪。在三道河子村單國有的食用菌大棚內,記者看到菌棒上長滿了金燦燦的滑子菇,棚外空地上臨時搭起的塑料棚內,5名婦女飛快地揮動著手中的剪刀,不一會兒,眼前就聚起了一座小山。
“今年滑子菇行情好,春季最貴時每公斤賣到6.4元,現(xiàn)在每公斤保持在5.6元。”單國有夫婦一邊忙著把剪完根的滑子菇裝袋子過秤,一邊對記者說。單國有自2003年開始種植滑子菇,十幾年來價格有漲有落,無論價格高低,像他們這些技術成熟、管理經驗豐富的老種植戶,總能獲得比種
糧食作物高幾倍的經濟效益。當記者問到今年他家3個棚的收益時,他笑著說:“純收入八九萬元吧。”同行的黑里河鎮(zhèn)農站站長柳樹泉說,像單國有一樣的種菇戶黑里河鎮(zhèn)還有很多。在四道溝村,記者見到了種植大戶韓興利。他一人種植了23個標準食用菌大棚,每個棚種植量達到7000多盤。韓興利說,2013年他貸款18萬元,種了12棚滑子菇,到出菇時,收了一茬就還清了全部貸款,年末純收入30多萬元。今年,他把種植規(guī)模擴大到23個棚,又遇到今年的好行情,目前已經收入100多萬元,現(xiàn)在每天還能采鮮菇1500多公斤,每天有一萬多元入賬,棚內長勢正旺的滑子菇能一直持續(xù)采摘到11月上旬。韓興利說他開過飯店、搞過養(yǎng)殖,還是種滑子菇最賺錢、最穩(wěn)妥?,F(xiàn)在他家長期雇著8名女工、1名男工,冬、春季節(jié)為蘑菇種植做準備工作,菌種接種后噴水、放風,出菇后采菇、剪根,一名普通家庭婦女在這里一年能賺2萬多元。
“種蔬菜的都愁賣不出去,可是我們種蘑菇的卻不夠賣,你看這蘑菇剛從棚里采下來,還沒來得及剪根就被收購商裝上車了,而且每市斤還要比其他滑子菇貴兩角錢。”黑里河鎮(zhèn)三道河子村主任張福宏高興地對記者說。為啥三道河子村的蘑菇這么搶手?張福宏說:“我們這里是地栽滑子菇,品型正、質量好,當然就成了搶手的香餑餑了。”為了帶領村民闖市場,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yè),2012年,三道河子村成立了西大山食用菌合作社,通過到北京密云、河北平泉等地考察學習,成功培植出地栽滑子菇。地栽滑子菇不僅品質高,而且生產期要比普通種植法長一個半月。目前全村264畝食用菌大棚中,有160個是地栽滑子菇棚,合作社社員達到80多戶。
“寧城縣的滑子菇數(shù)三道河子村的最好,現(xiàn)在全部出口換美元去了!”一直忙著“搶”蘑菇的食用菌經紀人付萬金說。說起合作社,種了12個大棚的村民劉鳳林打開了話匣子。他說:“以前也種蘑菇,產量還可以,可因為技術不過硬,種出的蘑菇質量不是很好,最主要的是銷路沒有保障,收入一般。自從加入合作社,再也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據(jù)劉鳳林介紹,每當在種植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題,合作社就會找技術人員來進行指導,在專家的指導下,蘑菇質量有了很大提高,同時銷售這個主要問題也迎刃而解。劉鳳林的一席話道出了村民的致富經。村主任張福宏說:“2013年,食用菌一項讓全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明年我們還將進一步擴大種植規(guī)模,使全村食用菌棚達到300個。有這么好的致富產業(yè),村民只要肯下辛苦,致富是早晚的事。”
通過走訪,記者真切感受到了食用菌產業(yè)在寧城縣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方面起到的推動作用。“食用菌”這個曾經讓山里人感到陌生的詞匯已經成為農民致富的“搖錢樹”。經過幾年的發(fā)展,寧城縣食用菌產業(yè)從無到有、從安家落戶到異軍突起,演繹了“點菌成金”的精彩,成為真正的富民興縣產業(yè)。目前,寧城縣食用菌生產基地遍布全縣12個鄉(xiāng)鎮(zhèn)、199個行政村,5800余戶農民參與食用菌生產,年產各類鮮菇12萬噸,產值達到8.4億元,純收入4.2億元,真正成為富民強村的支柱產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