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菌
牛肝菌是國內外著名的野生食用菌,該類真菌與多種樹木形成共生菌根關系,它們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該類真菌備受國內外同行關注,其中Dentinger et al.(2010)發(fā)現(xiàn)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及其近緣種是個單系,共包括4屬20種,它們是在氣候溫暖潮濕的條件下,在早第三紀的晚始新世(42-54 Mya)在古熱帶起源的。但在過去的研究中,亞洲的牛肝菌物種或涉足有限或研究深度不夠。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研究組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利用十年來在中國廣大地區(qū)采集的材料和在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日本、南亞及歐洲采集的部分樣品,對牛肝菌屬的物種多樣性、分布格局和演化歷史進行了研究。部分成果剛剛發(fā)表 [Feng B, et al. PLoS ONE, 2012, 7(5): e37567. doi:10.1371/journal.pone.0037567]。
該文的主要新意在于:1)首次明確界定了牛肝菌屬(Boletus, “Porcini s.l.”)的范圍,將前述四個屬并為一個屬即牛肝菌屬,并發(fā)現(xiàn)在東亞和南亞各種生境中,有15個新的系統(tǒng)發(fā)育種(約占該屬已知物種總數(shù)的1/3)及1新支系,該屬現(xiàn)知36個物種。2)在古熱帶,該屬可能在晚白堊紀(76.8 ± 0.61 Mya)就已分化出來。在其早期分化中,東亞、東南亞及南亞熱帶地區(qū)起著重要作用,東亞既是該屬的現(xiàn)代物種多樣性中心,也是以美味牛肝菌為代表的牛肝菌組(Boletus sect. Boletus, “Porcini s.s.”)的起源地。3)在晚始新世(38.23 ± 0.35 Mya),牛肝菌組真菌在東亞演化出來,在中新世至早上新世期間,傳播到歐洲及北美,并產(chǎn)生后續(xù)的異域成種。
該研究得到NSFC-云南聯(lián)合基金重點項目(U0836604)、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2009CB522300)、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研究基金(2009-LSF-GBOWS-01)等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