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走進周麗食用菌基地,濃郁而獨特的“菇味”就在四周飄散開來。在路旁低矮的灌木叢上,一筐筐長而色彩均勻的茶樹菇躺在竹篩上懶懶地曬著太陽。有一筐茶樹菇已然脫水成功,原本厚實圓潤的“身體”被曬成了一個個“小瘦子”。
老板馮榮均告訴記者,他的養(yǎng)殖基地目前已養(yǎng)殖6種不同的菌種,除為人們所熟知的香菇、茶樹菇之外,還有一些袖珍菇、雞腿菇、花菇等少見品種。不久之后,他還會引進臺灣的鮑魚菇,預計再過一個月鮑魚菇就能出現(xiàn)在市民的菜籃子里?,F(xiàn)在,他的整個養(yǎng)殖基地占地15畝,大小養(yǎng)殖棚30多個。
“陪嫁品”是蘑菇
馮榮均的老婆周光梨是這個基地的實際創(chuàng)辦者,“她現(xiàn)在還在市場上賣蘑菇,大概中午才能回來。”周光梨來自福建古田村,一個被喻為中國食用菌之鄉(xiāng)的村子。3年前,在義烏安家落戶的周光梨突然想到,在家鄉(xiāng)賣得這么火的食用菌為什么不能拿到義烏市場來銷售呢。周光梨了解到,義烏市場的大部分食用菌都從外地進貨,如果能夠實現(xiàn)自產自銷,將會彌補市場上食用菌銷售的空白。
雷厲風行的周光梨馬上從老家進了一批食用菌,用了很長時間攻克各種技術難題,第一批食用菌終于出現(xiàn)在了佛堂菜市場上。如何打開義烏市場,成了食用菌上市之后的第一個難題。
蘑菇難賣只能“送”
“當時在市場上,茶樹菇還比較少見,許多老百姓都是第一次看見。有人就說,這香菇怎么長得這么奇怪,桿子這么長,像火柴一樣,肯定是不能吃的香菇,吃了會中毒的。再加上當時茶樹菇的價格比較貴,16元一公斤,買的人更加寥寥無幾,所以第一天挑到菜市場上去賣的4筐茶樹菇,只賣了不到一筐。”回來之后,周光梨回想起老百姓對茶樹菇的有趣形容,覺得很好笑,但看到整整三大筐的滯銷茶樹菇,不禁悲從中來,一屁股坐在地上默默流淚。
這種情況持續(xù)幾天之后,周光梨決定要做點什么來改變蘑菇“難嫁”的狀況。她依舊挑了4筐茶樹菇來到菜市場,無論是誰,只要經過她的攤位,她就會給人送上一把讓他們帶回去嘗嘗鮮。“我覺得我的茶樹菇很好,沒人買是因為老百姓還不知道它的鮮美,那我就要努力讓他們知道。每個經過我攤位的人,我都會送他一點茶樹菇,有時候一斤,有時候七兩,半賣半送,終于把4筐茶樹菇贈送一空,平均下來1斤才賣1元錢。”
以前嫌貴現(xiàn)在嫌便宜
有一位退休醫(yī)生是周光梨食用菌的忠實客戶,自從第一次買了半斤茶樹菇之后,這位醫(yī)生每天風雨無阻地過來買菇。“第一次只買了半斤,結果全家人搶著吃,我只分到了一根,味道真的很鮮美。”據周光梨介紹,這位醫(yī)生現(xiàn)在吃菇已吃到了這樣一種境界:嘗一口就知道這菇是昨天的還是剛采摘的。
這位醫(yī)生建議周光梨將原本16元一公斤的茶樹菇降為12元一公斤,再加上部分嘗鮮者的口耳相傳,食用菌在義烏市場的第一步,終于成功邁出。
現(xiàn)在,周光梨僅在佛堂菜市場每天就能賣出500公斤食用菌,她賣的食用菌儼然已成了這一帶食用菌的金字招牌。去年快過年時,更達到了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每天都有不少消費者因買不到菇而“罵”周光梨:“你怎么不把價格賣貴點,賣這么便宜害我們都買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