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蘑菇生產(chǎn)管理--水分管理
蘑菇從播種到采收,一般需要35-40天。根據(jù)上海,浙江、四川、湖南的氣候情況,蘑菇生產(chǎn)從10月中、下旬到12月下旬,是秋季出菇階段;3月下旬至5月下旬是春季出菇階段,旺產(chǎn)期在當年11月份。一般產(chǎn)量的高峰和次高峰約五批,秋菇的產(chǎn)量約占全年產(chǎn)量的70%左右。因此,必須認真搞好秋菇管理,既要多出菇,又要為提高春菇的產(chǎn)量打好基礎。
1)水分管理
蘑菇在生長過程中養(yǎng)分的輸送需要水分,同時還不斷地蒸發(fā)水分,因此,要給予足夠的水分,才能滿足生長發(fā)育的要求。但水分過多,會使菌絲早衰,甚至死亡;水分過少,不能滿足子實體的需要,所以水分管理是整個秋菇生產(chǎn)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必須認真對待。
①床面噴水
秋季蘑菇前期出菇多,后期出菇少,溫度由高到低,因此要掌握菇多時多噴,菇少時少噴;前期多噴,后期少噴的原則。
秋菇前期,即第一、二、三批菇大批出土,當長到黃豆大時,都需噴1-2次重水,每次900ml/m2左右。以細土搓得圓,不粘手為度,含水量20%左右;粗土捏得扁,有裂口,含水量18%左右。施出菇水后,停水2天,以后每天噴水1-2次,每次噴225-360ml/m2。噴水的時間,最好在上午或下午溫度較低時進行。以后再逐漸減少噴水量,每天一次,每次噴360-450ml/m2。使細土捏得扁,有裂口,含水量18%左右。直到下批菇出土后,長到黃豆大小時,再加重水分。
秋菇后期,即第三批菇來收后,蘑菇生長不象以前整齊,噴水采用輕噴、勤噴的方法。并逐漸減少用水量,使粗、細土比前期略干,保持細土松軟。
水分管理除看菇噴水外,還必須結合氣候條件、菇房保濕性能、菌絲生長狀況、床架位置及覆土厚薄等具體情況綜合考慮,靈活掌握。如陰雨、悶熱或菇房保濕性能好,就要適當少噴水;晴天干燥或菇房保濕性能差,就要適當多噴水。菌絲生長差,應少噴;菌絲生長好,可適當多噴。上層床架和角落的地方蒸發(fā)慢,應少噴;下層和靠門窗處蒸發(fā)快,應多噴。土層薄,噴水次數(shù)增多,每次用量宜少;土層厚,可適當多噴。
此外,噴水力求均勻,霧點要小,噴頭要略高并有側(cè)斜,以減少對小菇的沖擊。不噴關門水,噴水后盡量多開門窗,避免菇房悶熱使菌絲老化,而影響蘑菇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采菇前不噴水,防止手捏處菌傘發(fā)紅,影響加工質(zhì)量。
②空氣濕度的調(diào)節(jié)
蘑菇生長所需要的空氣相對濕度在90%左右。菇房內(nèi)空氣相對濕度過低,子實體生長緩慢,容易產(chǎn)生鱗片和空根白心現(xiàn)象;若空氣相對濕度過高,影響菌絲生長,容易產(chǎn)生雜菌及銹斑等病害。
秋菇前期,溫度高,出菇多,空氣相對濕度要求90-95%,在走道空間、墻壁和地面可適當噴水;采菇高峰過后,氣溫漸低,空氣相對濕度可低一些,空中、地面不再噴水。